深研新课标·赋能新教材·探索馆校融合新路径
为做好小学科学,综合实践活动省级、市级新教材培训使用工作,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,分享新教材使用的经验和成果。7月21日至22日,2025遵义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课程(教育科学版)教材培训会在遵义市科技馆举行。遵义市科技馆及各县(区、市)1至3年级小学科学教师和专(兼职)教研员共计73人参加培训。
活动旨在通过新教材课例展示、新教材解读与课例评析观点分享等多种形式,深入解读小学科学新教材的编写意图、创新教学策略,促进教师、科技辅导员对新教材的深入理解与有效应用。同时,也为与会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、共享经验的平台,激发教学创新活力。
聚焦核心:《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深度解读。特邀权威专家遵义市小学科学教研员、正高级教师孙旭亮 作主旨报告。深入剖析新课标“科学观念、科学思维、探究实践、态度责任”四大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相互关系。解读课程内容结构化、学业质量描述、教学与评价建议等新要求与新变化。强调科学课程应注重激发探究兴趣、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导向。
创新协同:“馆校合作”实践思路讲座。由遵义市科技馆馆长、高级教师邱会涛主讲。阐述了科技场馆作为“第二课堂”在科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资源优势。结合本地实际,提出将科技馆展教资源,如展品、主题活动、“大篷车”进校园等活动与小学科学课程(特别是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内容)深度融合的具体思路、操作流程和案例分享。探讨建立常态化、制度化馆校合作机制的可能性与初步计划。
夯实基础:一至三年级新教材内容精讲。分别由红花岗区、汇川区、湄潭县高级或正高级教师主讲。针对本市选用的教育科学版小学科学新教材1-3年级分册。分析低年级教材整体编排特点、单元主题设计逻辑及学段衔接,重点讲解教材中如何体现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(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科学兴趣培养、观察描述能力、简单探究实践)。剖析教材新增、修订内容(如水珠从哪里来、用水分离)的意图与教学要点。强调低年级教学中情境创设、游戏化学习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及安全注意事项。
体验赋能:科技馆展品实践探索。科技辅导员利用生活化实验深化物质性质与光学教学,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“丁达尔效应”的科学表演。表演中直观呈现了丁达尔效应现象,揭示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,提供安全、可复制的课堂实验方案,同时衔接课标(物质特性/光的传播),启发探究式教学设计,更兼顾了科学严谨性与教学实用性,助力教师将经典物理现象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探究体验。
此次培训内容充实、形式新颖、跨界融合,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实践温度,有效解决了教师在实施新课标、新教材初期的困惑,并开启了“馆校合作”赋能科学教育的新篇章,对提升区域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湄潭县学科中心成员、正高级教师曾恒在培训结束后做了总结发言,培训圆满结束!